微信公众号链接 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/BEtYSRcrf8KsxQezjjc97w 心灵有爱还是没有爱,与养狗没有关系。 我有三个命题: 第一,如果没有爱,养狗之后,也还是没有爱; 第二,如果你有爱,没有养狗,还是有爱; 第三,如果你既有爱又养狗,其实和既有爱却没有养狗没有差别。 这三个命题是不可反驳的。一个人是否需要伴侣动物,是心理问题,不证明心灵高尚与否。 我国已经是一个养宠大国,但价值观混乱,狗惹人事已成是间歇性社会冲突,在这些冲突中,诉说的爱越大,伤害越深重,有组织者极端不可理喻。拿浙江小动物保护协会给出的数据来说吧,“中国流浪狗的基数有4000万只”,这是他们爱心的表达,但是冠以亚洲的那个组织却是宠物产业的推动者,4000万这个数据是想证明他们存在的必要性,但是,他们难道不懂这个逻辑吗:没有饲养就没有遗弃,4000万遗弃狗就是养狗人的罪孽啊。虽然这个数据很可能夸张了,但是我知道北京每年被遗弃的猫狗有100万只以上,这也是一个基数,按城市规模,各个城市遗弃的宠物比遗失的钱包多。许多人根本不懂对待动物的伦理,更不懂宠物伦理,我不妨罗列一下: 1.宠物是伴侣动物,人情疏离可能是需要伴侣动物的原因之一,但是因伴侣动物导致憎恨邻人、诅咒同类、蔑视法律,这是借狗撒泼,有偷吃了狗食智商降低的感觉。 2.宠物理论有很多种,原教旨的标准是:赋予动物人格,不买卖,不离弃,不虐待,众生平等,因而也必须主张素食,绝大多数饲养伴侣动物的人做不到。因而,你们的道德标准不比奴隶主好多少。这不是批评,而是提醒,做不到就不要标榜,否则处处都是自相矛盾。 【经典例证】动物权利论的“序言”作者阿兰.华森是一个精明的作序者,他推荐动物权利论为真理,但他害怕别人说他自相矛盾,于是自我揭露是一个射猎者和钓鱼者,他写这篇序言的代价是“我现在仍然吃肉,只是次数比以前少了。差不多可以肯定我将来还会用假蝇钓鲑鱼,所以我在对待动物的问题上是有矛盾的。我不想为自己找什么借口,也找不到借口。”这种坦然的态度却隐藏着极其卑劣的心。 3.动物与人的关系是分层的,因此伦理也是分层的: (1)野生动物:我们不干涉动物界的弱肉强食,保持自然和多样性; (2)濒危动物:我们必须拯救濒,因而也必须人为干预,这正是人类自我中心之强烈证明; (3)动物食品:按人类的标准讲卫生,讲安全,这是生存伦理而且还是发展伦理,你知道日本为什么以前叫小日本吗,因为他们的传统是素食; (4)伴侣动物:任何宠物规范都是人际伦理规范,不是人与动物有矛盾,是人与人关于动物有矛盾,不是有爱与没有爱的矛盾,是爱己与爱人的相处问题…… 4.己所不欲勿施于人,首先说的是人如何对待人,而不是把狗当成人,把人变得跟狗平等。动物保护的最低规则说,如无必要不增加动物的痛苦,这句话的逻辑实质是,如有必要动物还是要遵循动物的分层伦理。 5.狗一般有18岁寿命,想争辩的,先厘清你喂了几只狗,有没有为狗送终。没有做到那么好,也没有关系,我只是在说,爱没有那么容易,何况它是只狗。拿狗来做表白,很徒劳。 狗问题的本质是人问题。最近的新闻中,没有一个教徒关心被咬的人怎么样了,有没有可能得狂犬病,潜伏期有多长等等,根本眼中无人。 现在的宠物教正是在拿这个噱头闹事。我上网随机找了一个信徒,我发现她有以下特点: 1.口头禅:全家死绝; 2.对待邻人:砍Y50刀; 3.吃规则:素食,不吃牛肉,但狗要吃牛肉,还有其他肉; 4.动机:卖狗粮; 5.逻辑:狗是畜生,狗都养不起也是畜生,穷B; 6.社会行为:对无辜者,诬陷,恐吓,诅咒; 有此种国民,迟早惹事,凡此等事中绝不会有爱,只有悲剧。他们一直在证明我的预言:“我不认为中国能够抵抗动物权利主义或动物福利主义,因为,中国面临的是有教渗透无教,心灵执着者侵害心灵无所谓者,时髦压倒无理论。”(2009年) 【立此存照】https://weibo.com/p/1005051248528161/home?from=page_100505&mod=TAB&is_hot=1#place 【吃规则】 
【对待邻人】

【社会行为】

【动机】

【宠物教悖论】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