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年的第二个工作日,支付宝的2017年度账单刷屏了。 不过,很快就有人指出,这不过是支付宝的一个“套路”,目的正是为了在悄无声息间获取个人的隐私。 然后,晒过支付宝年度账单的同学就不淡定了。 于是,芝麻信用就出来道歉了,说自己“愚蠢至极”。 原支付宝年度账单默认用户同意芝麻信用的《芝麻服务协议》,这事儿当然与芝麻信用脱不了干系。 不过,关键的责任还是在支付宝。 原因很简单,用户是在支付宝上查看并获取账单,而不是在芝麻信用上查看。虽然支付宝和芝麻信用同属蚂蚁金服,但二者毕竟不是一家机构。出了问题,该出来道歉的当然是支付宝,而不是芝麻信用。 如果是故意模糊二者的责任界限,支付宝的做法就有点“推卸责任”之嫌。 这是对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的第一个看法。 与此相关,第二个看法是,芝麻信用可能早就收集过用户的个人信息。 因为芝麻信用一开始就主要依托于支付宝收集个人信息。用户只要是在支付宝里能查到自己的芝麻信用分,就已经授权过芝麻信用使用自己的信息。支付宝的大部分用户同时也早已是芝麻信用的用户了。 晒过支付宝年度账单的同学在这个时候“恐慌”信息被采集,显然已经为时过晚。这说明,大多数人平时可能根本就不在意自己的个人隐私。 这是第三个看法。 当然,对于大多数来说,即使在意个人隐私,也根本不可能保护得住自己的个人隐私。 从出生到入学,再到就业,直至最终的死亡,哪一个环节不需要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啊。从你接受它管理或服务的那天起,你所谓的个人秘密就只是你个人觉得的秘密。 这是第四个看法。 何况,还有大量的商业组织在盯着你。 生活便捷与信息安全之间从来就是一个矛盾体。处在大数据时代,除非你愿意放弃便捷的生活方式,在安装、使用商业组织件的过程中,你早就把自己的信息给授权给商业组织了。 有句话说的好,既然有了进公共泳池玩耍的心思,就别指望所有人都能非礼勿视了。 这是第五个看法。 所以,与其担心个人信息是否被暴露利用,不如担心暴露给了谁,会被怎样利用。全世界已有近二十个国家制定了专门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,像美国、法国、欧盟等还专门针对信息时代制定了隐私方面的法规。 那么,我们自己的国家呢? 这是第六个看法。 最后一个看法是,支付宝、芝麻信用的做法确实是“愚蠢至极”。 芝麻信用公开道歉后,仍然有那么多人在朋友圈里晒“我的年度关键词”。这说明大家根本就不在意。早知如此,何不从开始就明确提示呢? 支付宝、芝麻信用以小号字体显示“我同意《芝麻服务协议》”并默认勾选,显然属于自作聪明的掩耳盗铃之举,确实是愚蠢至极。 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,关注微信公众号晓民之声(ID:vocnxm),阅读更多精彩文章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