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法制史课上,老师谈到中西方知识分子差异的问题。于西方,知识分子是一个独立的阶层,他们敢于与政府对抗,表达对政府强权的不满;于中国,知识分子则始终困于科举制度,其利益与政府捆绑至一起,成为统治者建立超稳定结构的“工具”。 知识分子,或者说学者,应有自身的人格,有其“自由之思想,独立之精神”,“示政客以施政方针,授万众以处世之道”。
帕比尼安拒拟旨 士之最重者,节义也。仗其而立,基其而动,向其而进。节义之所在,赴汤蹈火在所不辞;节义之所欠,王候之威不能屈,猗顿之富亦不可诱,甫称其为士。学者实为士中之士。阐明未发真理、引导一世知识之人,学者也。讲论学理之蕴奥、培养天下人才之人,学者也。堂堂正论,示政客以施政方针,谔谔谠论,授万众以处世之道,皆学者之任务也。自认学者之人,若无命为学理之觉悟,何以堪此大任?学者眼中,有学理,无利害。学理之前,区区地位、微许钱财何足道哉?学理之所存即节义之所存。 
古罗马皇帝卡拉卡拉无故杀害其弟格塔,随即召见大法学家帕比尼安,命其曰:“朕今日赐死格塔,汝宜想其理由,起草罪案。”帝声色俱厉,有迅雷即来,风云大动之概。帕比尼安闻之肃然正容,答曰:“已杀无辜之人,尚犹不足,更欲诬其罪恶,实乃二次谋杀也。为弑亲罪辩护难,难于犯此罪行。若陛下欲以此大恶污臣之笔,须先赐臣一死。”言毕,神色自若。满廷朝臣大惊失色,诚惶诚恐,而荒地瞬时震怒,万雷一时激发:“汝腐儒!朕许汝望!”暴君令下,如严霜烈日。白刃一闪,绝世高士身首异处。 帕比尼安乃罗马法学巨擘。狄奥多西二世皇帝之《引证法》中规定,帕比尼安、保罗、乌尔比安、盖尤斯、莫迪斯汀五位法学家之学说具有法律效力,每遇问题,依多数而定,若有疑虑或人数相同,应从帕比尼安之学说。由此可知,当时法曹中,帕比尼安所占地位之卓然。然而,吾人之所以尊崇帕比尼安,非仅存于学识之上。其毅然决绝之节义,方值得吾人尊敬。硕学之人易得,兼高风亮节之人难求。西有帕比尼安,坚持正义,无所畏惧,不惜为学理身首异处。东有明朝硕儒方孝孺,于燕王成祖面前投笔于地,绝叫:“死即死耳,诏不可草。”聊以强吾人之信心。吾人愿与居雅斯一道将“法律保护神”“万世法律宗师”之赞辞奉于大法学家帕比尼安之前。吉本在《罗马帝国衰亡史》中写道: 帕比尼安严正地答复道:“为弑亲罪辩护难,难于犯此罪行。”他毫不犹豫地在死亡与真理之间做出选择,此等大无畏之精神使其置身于宫廷斗争之外,保持纯洁与清白,亦不舍弃自己应有之立场与原则。较之其拥有之职位、浩繁之著述及身为法学家在罗马法史上享有的尊荣,这便使帕比尼安之大名永垂不朽。
【注】 · 猗顿:春秋时鲁国人,家境富裕。 · 谔谔谠论:谔谔,正直的样子;谠,正直,敢于直言。 (选自穗积陈重《法窗夜话》)
方孝孺传 方孝孺,字希直,宁海人。孝孺幼警敏,双眸炯炯,读书日盈寸。长从宋濂学,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。孝孺顾末视文艺,恒以明王道、致太平为己任。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,笑曰:“古人三旬九食,贫岂独我哉?”父克勤坐事诛,扶丧归葬,哀动行路。既免丧,复从濂卒业。 洪武十五年,以吴沉、揭枢荐,召见。太祖喜其举止端整,谓皇太子曰:“此庄士,当老其才。”礼遣还。二十五年,又以荐召至。太祖曰:“今非用孝孺时。”蜀献王闻其贤,聘为世子师。 及惠帝即位,召为翰林侍讲。明年迁侍讲学士,国家大政事辄咨之。临朝奏事,臣僚面议可否,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。时修《太祖实录》及《类要》诸书,孝孺皆为总裁。燕兵起,廷议讨之,诏檄皆出其手。 建文三年,燕兵掠大名。孝孺曰:“燕兵久顿大名,天暑雨,当不战自疲。今其奏事适至,宜且与报书,往返逾月,使其将士心懈。我谋定势合,进而蹴之,不难矣。”帝以为然,命孝孺草诏,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。比至,燕王不奉诏。明年五月,燕兵至江北,帝下诏征四方兵,命诸将集舟师江上。而陈瑄以战舰降燕,燕兵遂渡江。帝忧惧,或劝帝他幸,图兴复。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,即事不济,当死社稷。乙丑,燕兵入,帝自焚。是日,孝孺被执下狱。 
先是,成祖发北平,姚广孝以孝孺为托,曰:“城下之日,彼必不降,幸勿杀之。杀孝孺,天下读书种子绝矣。”成祖颔之。至是欲使草诏。召至,悲恸声彻殿陛。成祖降榻,劳曰:“先生毋自苦,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。”孝孺曰:“成王安在?”成祖曰:“彼自焚死。”孝孺曰:“何不立成王之子?”成祖曰:“国赖长君。”孝孺曰:“何不立成王之弟?”成祖曰:“此朕家事。”顾左右授笔札,曰:“诏天下,非先生草不可。”孝孺投笔于地,且哭且骂曰:“死即死耳,诏不可草。”成祖怒,命磔诸市。孝孺慨然就死,时年四十有六。
【注】 · 顾末视文艺:顾,却;末视,轻视。 · 扆(yǐ):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。 · 磔:古时一种酷刑,肢解。 (选自《明史·方孝孺传》,有删改)
“有人言,学者要实际。学者的实际是什么?是理论联系实际。一个学、一个者,定义了学者的性质。学者的比较优势在于理论和分析。我们在政府、在企业说的话,不能和企业家和政客们完全趋同,没有任何异质,那就没必要让学者来发言了。论力量,学者无缚鸡之力;论实际,学者甚至不如农民;论权谋,一个科长也有办法让学者团团转,这些都不是学者的比较优势。学者的比较优势在思考力、在科学分析力、在理论和学养,在经过科学方法而得出的对长期趋势的预判,在理论归纳能力和创新能力。学者也有实践,读书是实践,思考是实践,写作是实践,调查是实践,与同行交流是实践,研究世界大势是实践。”——我的某老师

感谢阅读 欢迎关注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