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有一周,就是大雪节气。“大雪不封地,不过三两日”。是该到冰天雪地的季节了。
看,晨光里,湖水结了薄冰,冬阳下,泛着弱弱的白光。树叶噗簌旋落着,是坚守枝头多时的青杨叶、国槐叶,还有依依于湖畔的柳叶。
银杏叶翩然如蝴蝶那时,天气尚不太寒。等老绿的青杨叶飞旋,老柳纷乱了叶眉,外出散步,就该保暖了。这不,着了棉外套,依然瑟瑟发抖呢。
湖边,有座红顶书亭,尚未开门(上午九时开门),每次经过,都隔窗探视那码放齐整的书刊。遗憾的是,匆匆路过,未启门扉,难以感受里边的暖。
小湖东侧,是塑有少男少女的读书台。据说,这儿曾是清代学者窦光鼐的读书处,这位“自幼好学,颖悟过人”二十岁就高中进士的学子,于此诵读,书声迎春穿暑莅秋往冬,连河湾里的青蛙都不忍相扰,掩了歌喉,禁了欢唱,足见窦先生读书之勤勉,书声之魅力超凡。
龙城才子辈出。除却窦光鼐,古代的文学家、学者还有刘统勋和刘墉父子,画家当属张择端,金石学家赵明诚。现当代作家,中学时就学过王愿坚的《党费》《七根火柴》,臧克家的《有的人》那是家喻户晓的名作,还有崔巍的电影,刘大为的国画。更有青年新锐作家黄鑫如黑马出塞…… 
透过灌木奇石,可瞧见小湖南岸的图书馆,门侧挂着尼山书院的牌匾。其实,这图书馆只是旧址,早已换了宏阔的门庭,去了南边更开阔的地儿。一直有亲昵书店图书馆博物馆嗜好的我,屡次亲近,都被整修的铁皮栅栏遮挡,唯有遥望和浮想联翩的份儿。 自助图书馆,2011年初夏时曾于三亚市的街头稀奇过。还惹我借用了当地检察院朋友的身份证件,尝试兴奋了一番。这儿的竟然是二十四小时自助,能跟麦当劳、德克士、永和豆浆等快餐店一样的坚守?
昨晚,曾漫步于小湖北侧的辉煌灯光里,看到了新华书店的高大门头。在江南昆山、江阴,曾感慨于开放到晚上九点的图书馆,这在北方县级城市很是稀罕。而北方小城,有晚上营业的书店,这可能是南方人所不多见的吧?爱读书,重文化,薪火相传,浸染绵延,也就提升了人的素养,进而影响促进了经济、社会的发展。尽管江北、江南地域各异,可他们都已是全国百强县里的佼佼者。
冬日里,在这座书香氤氲、文脉不浅的小城,不断有温心的发现,犹如缕缕暖意拂面……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