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文/柑草 前天一大早,我翻开朋友圈便被各式各样的“118”文章刷屏。 哦,记者节呢。 浏览一圈后印象深刻的是,检察日报的邱春艳老师在他的公号里写了《新史记·记者赋》,其中的记者使用说明书通俗易懂,说记者的通用名为“持证媒体工作人员”,俗名为“新闻民工”,构成为“文字类、摄影摄像类、网站类、新媒体类”,症状为“细心、敏锐、较真;专业、靠谱、耐加班、耐憋屈;体力好,知识广,严守纪律、做事认真、适应能力强”,禁忌证为“从事有偿新闻、违背新闻伦理和新闻职业道德”…… 于是想,我们这些在检察大院儿里“鼓与呼”的宣传人员,虽然没记者证,但所从事的工作不也像“记者”吗? 7号下午办公室通知我于8号下午参加县委宣传部组织的座谈会。 当天,我卡着时间点儿我一路小跑到会议室,放眼看去,面孔都比较熟悉,有电视台与报社的领导、记者,还有各单位各乡镇的通讯员……瞬间回想起来每年的这一天宣传部都会召集大家开会,这才意识到年年118也给我们这些通讯员庆祝,表面上来看我们只是与“记者”差了一个本本。 优秀记者们先后做了发言,放不开的就坐着拿稿子用方言念,放得开的就站起用普通话讲。都说得很好,特别是电视台的一个女主持人,普通话也顺溜,即兴发挥,口若悬河。我默默在心里感慨:能写是功夫,加上能讲更厉害! 做晚餐时,我早早打开电视机,静候中央电视台的“好记者讲好故事”。来自全国新闻战线的13位记者用心、用情讲述他们在采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精彩故事,听之动容。如后来的报道中所说——他们用手中的笔、相机和话筒,努力记录着时代变迁,推动着时代进步,守望着公平正义……一个个小中见大的新闻故事、一段段令人动容的深情讲述,带领观众感受了新闻报道的力量,以及祖国的日益强大,也让不少媒体从业者和高校新闻学院学生倍感振奋。 说实话,我也感受到了这种力量并为之振奋。 可能是心中有热爱,也可能是对他们由衷的欣赏。我虽然只是单位里的小小的宣传员,尽管偶尔不被理解和信任,尽管工作繁琐劳累,尽管有过委屈、抱怨和退缩,但对“写与说”的激情之火一点就着。文字、语言、声音、情感、职责、胸怀交汇在一起时,有着莫名的感动与激励。讲好检察故事、传播检察声音,简单的12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《愉快宣传几多难》记录我的一些感慨,都知道码字是个苦差事,加班熬夜乃家常便饭,劲肩都痛,身体一天天垮掉时会深感这种激情不能单靠自己的热爱来支撑,需要被理解、尊重、信任、支持、肯定,否则再多的热爱也会被消磨殆尽。 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路漫漫,但愿痛并快乐。 |